冷库主要是由压缩机,冷风机组,冷凝器,收缩机,蒸发器,冷却塔,水泵等部件组成,由于这些设备的造价成本普遍比较高,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谨慎操作,否则很容易导致这些设备出现损坏现象,加大了使用过程当中的维修保养成本。以下从压缩机、冷凝器(含水冷 / 风冷机组)、蒸发器、节流阀这四大核心设备入手,详细介绍其规范使用方法:
一、压缩机:制冷系统的 “动力源”
压缩机是制冷循环的核心,负责压缩制冷剂(如 R404A、R22 等),通过能量转换实现热量转移,其操作需严格遵循 “平稳启动、参数监控、规范停机” 原则。
1. 启动前检查
(1)电源与电路
确认三相电压稳定在额定值 ±5%(如 380V 设备允许波动范围 361-399V),接线端子无松动、过热痕迹,接地电阻≤4Ω,避免漏电或缺相运行。
(2)制冷剂与油路
观察制冷剂压力表(低压侧静态压力:R404A 约 0.9MPa,R22 约 0.8MPa),压力过低可能泄漏,需先检漏补氟;
检查曲轴箱油位(视镜 1/2-2/3 处),油质清澈无杂质(若发黑、乳化或有泡沫,需立即更换冷冻油),并确认油加热器已提前预热(冬季需加热 4 小时以上,防止润滑油黏度超标)。
(3)机械部件
手动盘动压缩机飞轮 2-3 圈,感受无卡滞、异响,确保活塞 / 转子运动顺畅;检查安全阀、压力表等附件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。
2. 运行中操作
(1)启动顺序
先开启冷却系统(如水冷压缩机先开冷却水阀,风冷先开风机),待 3-5 分钟后启动压缩机(避免 “干启动” 导致缸体过热),启动时观察电流是否瞬间超过额定值 1.5 倍(持续不超过 10 秒属正常,超时需停机检查)。
(2)参数监控
排气压力:R404A≤1.8MPa,R22≤1.6MPa(超过需检查冷凝器散热是否正常);
吸气压力:根据蒸发温度调整(如库温 - 18℃时,R404A 吸气压力约 0.3MPa,过低可能供液不足,过高可能膨胀阀故障);
排气温度:活塞式≤150℃,螺杆式≤100℃(超过需检查回油是否顺畅,避免缸体过热);
油压差:≥0.15MPa(低于此值可能油泵故障,需停机排查)。
(3)禁止操作
严禁频繁启停(两次启动间隔≥3 分钟),防止电机过载;严禁在吸气压力低于 0.05MPa 时运行(避免空气渗入系统);严禁断油、断水运行。
3. 停机操作
(1)正常停机
先关闭压缩机,待 3-5 分钟后关闭冷却系统(让压缩机内部压力平稳释放),最后切断总电源。
(2)长期停机
需将制冷剂回收至储液器(关闭吸气阀,运行压缩机至低压侧压力≤0.1MPa 后停机),关闭所有阀门,每周手动盘车 1 次,防止部件锈蚀卡滞。
二、冷凝器:散热 “核心”(以水冷机组、风冷机组为例)
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冷却为液体,散热效率直接影响制冷系统能效,需根据类型差异针对性操作。
1. 水冷机组(含冷却塔、水泵、冷凝器)
(1)启动前准备
检查冷却塔水位(不低于水箱 1/2),水质需清澈(浊度≤10NTU),若有杂质需清洗滤网;添加缓蚀剂(如铬酸盐)和阻垢剂(如聚磷酸盐),防止管道结垢、腐蚀。
开启冷却水泵前,先打开进出水阀门,通过排气阀排出管道内空气(避免 “气堵” 导致水循环不畅),确认水泵转向正确(顺时针),轴承温度≤70℃。
(2)运行中控制
冷却水温:进水温度≤32℃,出水温度≤37℃(温差 5℃左右),超过时可增加冷却塔风机转速或补充新水。
进出水压力:进口压力 0.2-0.3MPa,出口压力 0.1-0.2MPa(压差过小可能滤网堵塞,需停机清洗)。
冬季防护:环境温度低于 0℃时,需在冷却水中添加乙二醇防冻液(浓度按最低温度调整,如 - 10℃需 30% 浓度),停机时排空管道积水,防止冻裂。
2. 风冷机组(含风机、翅片式冷凝器)
(1)启动前检查
清理冷凝器翅片上的灰尘、树叶等杂物(可用压缩空气从内向外吹扫),确保翅片无变形,风机扇叶无松动。
(2)运行中控制
冷凝温度:比环境温度高 8-12℃(如环境 30℃时,冷凝温度≤42℃),超过时检查风机是否全部启动、翅片是否堵塞。
风机运行:确保风机风向正确(从翅片外侧向内侧抽风),转速稳定,无异常噪音(轴承磨损会导致异响,需及时更换)。
特殊环境处理:高温环境(≥40℃)时,可增加遮阳棚;多尘环境(如工业区)需缩短清理周期(每周 1 次)。
三、蒸发器:冷量输出 “终端”
蒸发器是制冷剂吸收库内热量实现降温的部件,需保证换热效率与均匀性,避免结霜过厚或气流受阻。
1. 启动前检查
清理蒸发器表面:若为翅片式,需清除翅片间的菜叶、灰尘(可用软毛刷或低压水冲洗);若为排管式,检查管道是否结霜不均(局部过厚可能供液不均)。
风机与阀门:确认蒸发器风机转向正确(向库内送风),风量均匀;供液阀、回气阀开启灵活,无泄漏(可用肥皂水检测接口)。
2. 运行中操作
温度控制:蒸发温度比库温低 5-8℃(如库温 - 18℃时,蒸发温度 - 23~-26℃),温差过大可能是供液不足或结霜过厚,需调整节流阀或除霜。
除霜管理:
手动除霜:当结霜厚度≥5mm 时,关闭供液阀,开启电加热(或热水喷淋),待霜层融化后关闭加热,擦干积水再恢复供液(避免融霜水结冰影响下次运行)。
自动除霜:设定合理周期(每天 1-2 次,每次 15-30 分钟),检查除霜计时器和温度传感器(如化霜终止温度设为 5℃,防止过度融霜导致库温升高)。
气流保障:库内货物与蒸发器保持≥30cm 距离,避免遮挡出风口,确保冷风循环覆盖整个库房(可通过安装导流板优化气流分布)。
3. 特殊注意事项
低温库(≤-18℃)蒸发器需定期检查排水加热丝(防止融霜水排水管结冰堵塞);
避免蒸发器接触酸性 / 碱性物质(如消毒水直接喷洒),防止翅片或管道腐蚀。
四、节流阀:流量 “调节器”
节流阀(如热力膨胀阀、电子膨胀阀)负责控制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流量,是平衡制冷量与负荷的关键,需精准调试与维护。
1. 热力膨胀阀(最常用)
(1)启动前调试
根据制冷剂类型和蒸发温度,调整弹簧压力(如 R404A 在 - 20℃时,过热度设为 5-8℃),通过调节杆顺时针旋转增加过热度,逆时针减小。
(2)运行中观察
若蒸发器出口结霜至回气管 1/3 处为正常,全结霜可能是流量过大(需调小阀门),无结霜可能流量过小(需调大);
听流动声音:轻微 “嘶嘶” 声为正常,尖锐噪音可能是脏堵或冰堵,需更换干燥过滤器并抽真空。
2. 电子膨胀阀
参数设置:通过控制器设定目标过热度(如 3-5℃),确保阀门根据库温、回气温度自动调节开度(0-500 步)。
维护:定期检查线圈接线是否松动,阀体是否有泄漏,避免因信号故障导致流量失控。
总结
核心制冷设备的正确使用需遵循 “事前检查、事中监控、事后维护” 的逻辑:压缩机需严控压力与油温,冷凝器需保障散热效率,蒸发器需避免结霜与气流受阻,节流阀需精准调节流量。日常操作中,需结合设备说明书记录关键参数(如压力、温度、电流),发现异常(如异响、参数超标)立即停机排查,才能确保冷库长期稳定运行,降低能耗与故障风险。
德尔斯制冷是一家从事冷库工程、冷库设计、安装、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制冷工程有限公司。公司业务包括:果蔬批发冷库、蔬菜基地冷库、肉类冷库、海鲜冷库、农业冷库、单位食堂冷库、食品公司冷库、火锅冷库、医药冷库、工业冷库等大中小型冷库等。
德尔斯冷库期待你的咨询!